为保障寿光市粮食生产,扛牢农业大市稳产保供重大政治责任,落实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,结合寿光实际,制定了《2022年寿光市小麦冬春生产技术指导意见》。具体指导意见如下:
一、小麦冬春管理技术建议
当前,寿光市冬小麦处于越冬期,针对今年小麦养分积累不足、坷垃多,根系少,生产量不足,群体偏小,土壤湿度大,病害偏重等情况,冬季管理的重点是“防冻,保墒,安全越冬”,春季管理突出“促弱转壮和病虫草综合防治”。
(一)科学镇压保群体。冬前没有镇压的地块,遇温度较高,表土化冻时间,进行镇压碎土和破除板结,达到紧实土壤与保墒作用,实现防冻保越冬。早春表土化冻,表面出现干土层即可镇压,能够提墒增温,促进小麦尽早返青生长。镇压的原则是压干不压湿、压软不压硬、弱苗要轻压。
(二)叶面喷肥促弱转壮。当春季气温达到10℃以上时,使用0.3%磷酸二氢钾+2%尿素+0.01%芸苔素内酯0.05-0.1毫克/升混合复配溶液,叶面喷施,既可有效地促进小麦生长,增加有效分蘖株数,又可提高小麦抗寒能力,可10天左右喷再一次。
(三)科学运筹肥水促转化。对底肥不足、叶片发黄、长势偏弱的晚播小苗,可在返青期追施尿素10-15公斤,促弱转壮;今年大部分麦田底墒较好,浇水过早会降低地温,反而会影响返青和生长,根部土壤墒情达到70%以上时,尽量晚浇水,促进小麦和根系早发快长,表墒不足,底墒较好时,要浇小水,避免大水漫灌,影响地温和透气。
(四)防病治虫除草。由于冬前小麦苗龄偏小,大部分麦田没有进行冬前化学除草。小麦返青后,根据杂草发生情况及时进行中耕或化除。早春麦苗返青后,结合植保部门预测预报,重点关注茎基腐病、纹枯病、根腐病、红蜘蛛、吸浆虫等病虫害发生,科学选用杀菌剂、杀虫剂,适时开展综合防治。
二、小麦“三病一虫”防控技术要点
今年小麦病虫害防治以条锈病、茎基腐病、赤霉病和蚜虫“三病一虫”为主攻对象,抓住关键时机和落实关键措施,切实提高防效,减轻危害损失。
(一)小麦条锈病。重点落实早春“打点保面”预防措施,减轻危害程度,压低菌源基数,降低向主产麦区传播扩散风险;主产麦区加强监测预警,一旦发生,及时组织统防统治、应急防治,治早、治小,严防大面积流行成灾。防治药剂可选用:25%戊唑醇可湿性粉剂、20%三唑酮乳油、12.5%特普唑可湿性粉剂、12.5%烯唑醇悬浮剂、15%三唑酮粉剂、25%百里通可湿性粉剂等。
(二)小麦赤霉病。坚持“主动出击、见花打药”不动摇,抓住抽穗扬花期关键时期,全面落实预防控制措施;坚持“立足于防、适时用药”不放松,一旦抽穗扬花期遇连阴雨等适宜病害流行的天气,立即组织喷施“保险药”,严防病害发生流行。防治药剂可选用:25%氰烯菌酯悬浮剂、25%咪鲜胺乳油、43%戊唑醇悬浮剂、25%密菌酯悬浮剂等。
(三)小麦茎基腐病。小麦茎基腐病要抓住早春小麦返青期最后一次施药防治机会,及时精准施药防治,尤其是往年重发地片和播前、播种期没采取防控措施的田块,要重点防治。防治药剂可选用:17%唑醚·氟环唑、70%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、20%氰烯·已唑醇悬浮剂等。
(四)小麦蚜虫。在前期加强监测和防治条锈病、赤霉病等兼治基础上,突出抓好小麦穗期蚜虫防治,一旦百穗蚜量达500头,立即组织统防统治。防治药剂可选用:4.5%高效氯氰菊酯乳油、5%吡虫啉乳油、10%噻虫·高氯氟悬浮剂、10%烟碱水剂等。